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

峨眉山旅游攻略及费用(自驾峨眉山旅游攻略及费用)

景点排名 2025年04月29日 19:00 4 三千号

峨眉山一个人旅游攻略

1、清音阁,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,海拔710米,又称卧云寺,以晋人左思诗句:“何必丝与竹,山水有清音”的诗意而取名“清音阁”。在清音阁,可看到山光水色,闻到花草芬芳,听到流泉清音,触摸到亭台碑石。它集中了视觉美、听觉美、嗅觉美,峨眉的美尽在此。

峨眉山旅游攻略及费用(自驾峨眉山旅游攻略及费用)

2、旅行准备:穿着轻便保暖的衣物,并携带雨具,因为峨眉山海拔较高,气候变化较大。 鞋子选择:穿着舒适的徒步鞋或登山鞋,以应对可能陡峭的山路。 食物和水:自带一些轻便的食物和足够的水,虽然山上有售卖的地方但价格较贵。

3、下山时,我乘坐索道到达接引殿,花费50元。然后,我徒步20分钟到达雷洞坪,从这里可以乘坐大巴车返回峨眉山高铁站。在回程的大巴上,我差点就吐了,因为弯道太多。虽然我一个人去爬山,但我之前是想和那个她一起的,但她把我抛弃了。最后,我还是一个人去了。爬峨眉山不是爬一座山,而是爬一群山。

4、五一节、一个人、想散心、要经济实惠的住宿。那么只有选择全程徒步游哦。

5、再次强调:金顶到万佛顶全程需步行,步道全长3km,游览往返大概需要3小时,预留好自己的游玩时间哈。

成都到峨眉山一日游攻略

早上7:00从成都市区出发,可选择自驾或乘坐高铁前往乐山。 到达乐山后,首先游览乐山大佛景区,欣赏世界的石刻佛像。 随后可参观乐山市内的其他景点,如乌尤寺等。中午:乐山午餐 在乐山品尝当地特色美食,如钵钵鸡、翘脚牛肉等。下午:前往峨眉山 午餐后,前往峨眉山。

出发时间:建议选择早晨出发,这样有充足的时间游览峨眉山,避开高峰期,还能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。 交通工具:从成都到峨眉山可以选择自驾、乘坐大巴或包车。如果选择公共交通,可以在成都市内各个主要车站乘坐前往峨眉山的班车。

出发前往峨眉山 早上7点左右从成都出发,自驾前往峨眉山。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。预计车程约为2小时,抵达峨眉山后,可以先游览金顶,感受高山云雾的壮观景色。 峨眉山主要景点游览 参观金顶后,可以前往万年寺,感受古老的佛教文化。

峨眉山沙溪旅游攻略

考虑到一个家庭四口人,行程将分为六天五个晚上,路线是从成都出发,途径大姚县,然后经过洱海,抵达沙溪古镇,再前往德昌县,最后到达峨眉山的七里坪,最后返回成都。整个行程将使用三台车,确保每家每户都能舒适地到达目的地。

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峨眉山市的北部,是一个充满古色古香的古镇。这里的古建筑和古老的街道都保留了原始的风貌。古镇内有许多博物馆和手工艺品店,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。此外,沙溪古镇的风景也十分优美,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。峨眉周边有多个古镇,每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。

游客可在岷山饭店下车,步行10余分钟,就可到成都旅游车站——新南门车站。 铁路:峨眉站是通往昆明的必经站,游客可乘K14K11K165到昆明或K117至攀枝花的火车到峨眉火车站下车。峨眉火车站距离峨眉山风景区约10 公里,乘车约15分钟。也可乘火车到达成都站,转乘旅游中巴车进入景区。

“四片”:充分发挥峨眉山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,依托旅游环线、乐汉高速形成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,推动川主、高桥、沙溪、龙池4个片区的旅游综合开发。

峨眉山旅游攻略及费用

景区门票:旺季160元/人,淡季110元/人;半价票分别为80元/人和55元/人。索道费用:金顶索道:旺季上行65元/人,下行55元/人;淡季上行30元/人,下行20元/人。万年寺索道:旺季上行65元/人,下行45元/人;淡季上行30元/人,下行20元/人。

门票及交通 门票:旺季价格为160元,淡季为110元。 观光车票:全山游览观光车票90元,可根据需要分段购买。 索道票:金顶索道上行65元,下行55元。住宿推荐 红珠山宾馆:峨眉山唯一一家五星级的国宾馆,历史悠久,服务环境一流,配套服务设施完善,与报国寺相距不足200米,是住宿的首选。

峨眉山旅游攻略如下:门票信息 旺季价格为160元/人。 淡季价格为110元/人。 门票两日内通用,可购买电子票,刷身份证入园。索道费用 金顶索道:旺季上行65元,下行55元;淡季上行30元,下行20元。 万年索道:旺季上行65元,下行45元;淡季上行30元,下行20元。

峨眉山内有多种住宿选项,从经济型旅店到豪华酒店一应俱全,价格范围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。旺季时房价通常较高,而淡季则相对较为经济。餐饮费用**:峨眉山内的餐饮点众多,提供各种小吃和正餐,平均每餐费用大约为30元人民币。其他费用**:如需租借衣物或鞋子,将需要支付相应的押金和租金。

发表评论

克孜网 网站地图 Copyright © 2013-2024 克孜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